交流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交流 >> 交流动态 >> 正文

“文学是我的定海神针”——加拿大著名华裔作家张翎来我校讲座

2018-01-02

应人文社会科学学部邀请,加拿大著名华裔作家张翎于12月27日下午在文科楼610为人文学部学生带来主题为“战争、人性、创伤和救赎”的学术讲座。

张翎是当前海外华人作家的重要代表,从20世纪90年代正式开始文学创作,频频收获海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小说被译成多国语言在国际出版。根据其作品《余震》改编的电影《唐山大地震》获得了亚太电影节最佳影片等多个大奖。

讲座以张翎最新长篇小说《劳燕》为中心,结合题材、叙事、历史三个论题展开论述,特别进行了珍贵的真实史料的呈现。张翎首先分享她为什么选择战争题材的原因。在美国和加拿大从事听力康复师的十七年工作经历,为她的创作提供很多灵感。在治疗中,反复倾听各个年龄段退役老兵的经历倾诉,使其格外关注心灵伤痕的问题。近年在阅读美国退役老兵回忆录时,她从史料中偶然发现了中国温州“玉壶”这一坐标,继而迅速开展实地采访。她将写作素材的准备过程提炼为“在美国发现了玉壶,在玉壶又发现了美国”。其次张翎展示并分享了她“打捞历史”的全过程,从人物与事件两个视角,详细解读了她在调研时发掘的一批史料,与大家共同从照片中寻找小说创作的可能性落点,并窥视人性的复杂。同时,她结合具体史料,讲解了《劳燕》中主要人物:阿燕、刘兆虎、比利、伊恩的创作构想与文学呈现。张翎特意为大家现场朗读了《劳燕》中最扣人心弦的“鼻涕虫”之死这一情节。

在提问环节,张翎与同学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就历史的真实与文学的真实、作家与作品的关系、作家应具备什么样的品质、热爱写作的学生该如何迈出创作第一步、如何看待学界对自己作品的评论、如何拟定小说题目、文学创作对自己的影响等十个话题展开了精彩对话。

张翎还结合自身经历及体验,与中文系研究生讨论了阅读和写作、阅读与行走的话题,为同学们分享个人阅读书单、提供切实的写作指导。

此次讲座是人文社会科学学部“著名作家、学者在大工”系列讲座之一,目的是持续地让学生阅读文学、理解文学、享受文学。(高瑞晗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