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学术动态 >> 正文

清华大学黄德宽教授主讲“清华简:先秦文献的重大发现”

2023-07-11

7月5日晚,由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中文系主办的“不忘初心 重温经典”系列讲座第十三讲在线上成功举办。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教育部、国家语委古文字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教授,以“清华简:先秦文献的重大发现”为题,在线上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讲座,中文系以及来自各高校的一百余名师生通过腾讯会议共同参与活动,讲座由中文系主任王玉春主持。

讲座伊始,黄老师首先介绍了先秦文献的历史传承和新发现。黄老师从“文献”一词的本义讲起,讲解了先秦文献的历史传承,包括历史上先秦文献的发现:壁中书,历史上出土文献的新发现:汲冢古书,近代以来出土文献的新发现:殷商甲骨文、两周青铜器铭文等。重点分析了出土文献的特点、价值和影响。

随后黄老师对清华简的入藏、整理与研究进行了介绍。2008年一批内容重要的战国竹简入藏清华大学,学术界称作“清华简”。清华简堪称继“孔壁藏经”“汲冢竹书”后中国学术史上先秦文献的第三次重大发现。

黄老师从七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清华简的重大价值:一是失传已久的书类文献的资料和学术价值;二是新发现的西周诗篇,可以丰富我们对西周时期礼乐和诗歌关系的认识,推进对《诗经》这部文学经典的研究;三是清华简新发现一批古史资料,丰富了东周齐郑、晋等国历史研究资料;四是珍贵的古代思想文化史资料、先秦科技史资料,既有治邦理政类的文献,也有术数类、天文类的文献;此外,清华简还保存了战国时期楚地语言文字的一手史料,其丰富的文本文献,以及大量新发现的语言文字现象,对汉语史、汉字史研究很有价值。最后,黄老师阐释了清华简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

黄老师的讲座内容丰富,引发与会师生强烈共鸣。在互动环节,师生纷纷参与讨论,就自己的困惑向黄老师请教。对于大家的疑问,如“清华简对夏商周断代工程有何贡献”“清华简的书写风格是否有别于其它楚简”等等,黄老师一一耐心解答,现场学术氛围浓厚。闫华老师表示黄老师的讲座既深入浅出地对同学们进行了一场知识科普,同时也高屋建瓴地为关注新材料、新学术方向的研究者们指引了方向。通过与黄老师的互动交流,老师同学们对清华简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

最后,王玉春老师对黄老师莅临大工中文讲座再次表示衷心感谢,王老师指出清华简的发现和整理,开辟了很多新的研究领域,相关研究也成为人文学科研究前沿中的前沿,黄老师全面又深入的讲解引人入胜,为同学们种下了一颗学术的种子,希望黄老师继续支持和指导大工中文系发展,也期待大工中文系师生在这个领域结出丰硕的成果。本次讲座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之中圆满结束。

主讲人简介:黄德宽,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首位人文讲席教授。曾任安徽大学校长、党委书记。现任教育部、国家语委“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首席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语言文学学部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语言学科召集人,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咨询委员,中国文字学会会长,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古文字学、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等。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