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准确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方向,落实“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相关要求,进一步推动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学校启动新一轮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哲学专业根据学校安排,配合哲学专业一流本科的申报和建设工作、本科专业三级认证评估工作以及大类招生的本科培养需求,为了更好地立德树人,贯彻和实行新的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更好地培养哲学专业人才和菁英人才,认真严谨地展开了2020版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充分展开前期调研,制定培养方案的三套设计方案。为了充分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经验,培养创新型一流人才,经过认真的研究,选定了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作为对标高校,同时多方面参考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的哲学系培养方案。通过认真研究他们的培养计划,吸收和借鉴其培养方案的优点,再结合自身特点,形成了大工哲学专业以学生为中心、紧跟时代潮流、“夯实主干学科+突出优势学科”为指导思想的制定方针,设计了培养方案修订的三套方案,为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提供良好的前期准备。
根据学部工作安排,组建培养方案制定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学部监管领导、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教授、课程负责人、用人单位代表、毕业生代表等。同时,为工作方便,哲学系成立2020年本科培养方案修订联络和执行小组,由系主任、副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等人构成,随时联系,具体筹备、安排、执行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联络和执行小组认真展开工作,及时跟培养方案制定领导小组沟通,听取领导小组关于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和建议。结合我们通过调研形成的三套培养方案修订设计,用人单位代表和毕业生代表都提供了非常细致、充实的书面建议,撰写了建议报告。
7月底,召开了培养方案制订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会议,讨论了培养方案联络和执行小组提出了几种改革和修订方案。会上,培养方案制定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各抒己见,讨论了几套培养方案修订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为下一步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和帮助。
本科培养方案征求意见稿的制定及征求意见稿的讨论。哲学专业2020年本科培养方案修订联络和执行小组多次召开小范围的研讨,梳理、整合业界专家、用人单位代表、毕业生代表以及哲学系全体教师的意见,反复讨论了大类平台课的设置、必修课的调整、选修课的增设等方面的问题,认真研究了一些关键问题,包括:学分缩减带来的选修课增多、但学分减少的问题;必修课的设置要不要变动学分;实践课如何体现哲学的特色等。经过多次讨论,制定了哲学专业2020版本科培养方案征求意见稿。
8月初,我们召开了哲学专业2020版本科培养方案征求意见稿研讨会,进一步多方征求意见。培养方案制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哲学专业全体教师参加了研讨。针对培养方案“征求意见稿”,业界专家、用人单位代表、毕业生代表以及专业教师又提出了很多建设性建议,在此基础上哲学专业形成了培养方案初稿。
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及培养方案的定稿。为了使哲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培养方案修订联络和执行小组又进行了多轮的讨论,并且成立了多个微信群,包括在校学生代表微信群、转专业学生微信群等,听取针对培养方案初稿的更多方面建议。8月中旬,我们邀请包括哲学系教授、业界专家在内的专家组召开了哲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专家讨论会,听取了专家对哲学培养方案初稿的意见。根据专家的建议,我们对本科培养方案进行了最后的修订,形成了培养方案的终稿。
培养方案是实现培养目标、达成毕业要求的总体计划和根本性文件,是学校对人才培养进行过程管理、产出评价、质量监控、持续改进的基本依据。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是立德树人,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更好地培育菁英人才的基础。经过半年的努力和工作,哲学系形成了2020版本科培养方案。本次哲学专业培养方案的调整体现出如下几个明显的特色:(1)人文与社会科学类公共基础课、人文社会科学大类平台课的加入,使学生可以拥有更为宽广的知识面和素养;(2)更加强调“夯实主干学科+突出优势学科”,根据国家质量标准,重视经典阅读;(3)“新文科”特色更加明显,设置了更多体现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4)开设了更加丰富多彩的专业选修课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求;(5)实践类课程学时增加,课程更加多样,项目式课程、体验式课程的设置,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哲学系系主任徐强希望通过本次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实施,哲学专业向着哲学家、战略家等菁英人才培养的高目标努力,培养出优秀的哲学毕业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建设者和高度可靠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