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学专业实力如何?学习广电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毕业后可以从事哪些工作?这些问题,在广播电视学“专业面对面”活动中都一一得到解答。经过广电师生的数日精心筹备,4月19日下午15:30,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2020级广播电视学“专业面对面”活动在八角楼A301准时开始。新华社大连支社原社长傅兴宇、新闻与传播学系师生代表出席活动,活动由人传2006班孔雯慧同学主持。
大一下学期是选择专业的关键节点。为了帮助大一同学们加深对广播电视学专业的理解,明确自己的兴趣所在,新闻与传播学系特此举办广播电视学“专业面对面”宣讲会。82名2020级学生提前在级队群接龙报名之后,到场听取老师们的专业解读与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
师资、课程、培养模式:全方位专业解读
“猜猜他们都是谁?”新闻与传播学系系主任王爱玲副教授从首届广电学子的一张毕业照讲起,带大家回顾了广播电视学专业自1998年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作为人文学部设立最早的专业,广播电视学有着良好的办学条件,在东北地区已经具备了较大影响力。2017、2018蝉联“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新闻传播学东北地区第一名、2018年入选辽宁省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首批本科一流专业建设点……出色的成绩是对专业实力的最好证明。”
王爱玲老师从同学们感兴趣的四个方面出发,对广播电视学进行了细致全面的专业解读。目前,广播电视学专业共有17名专职教师,包括4名教授(含1名海天学者)和8名副教授,师资力量雄厚。近年专业老师累计获批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版专著17部,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人均产出量极高。考虑到广电专业实务性强的特点,专业还将6位业界精英纳入教学团队,为同学们带来最前沿的实践经验;另外不定期邀请学界、业界的知名专家开展讲座,丰富同学们的知识结构。
依托于“大传播”理念,广播电视学专业致力培养全媒型、复合化的优秀传播人才,为同学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助力加码。一方面夯实技能知识、养成媒介素养,另一方面开拓国际视野、锻炼跨文化传播能力。专业联合国内外知名高校签订合作项目,涵盖“2+2”“交换学习”“短期交流”“合作培养”等多种形式,构建了全方位、多维度的人才培养体系。王爱玲老师对专业培养理念也做了详细介绍。
“这也太幸福了吧!”看到2020级广播电视学全新的课程体系,在场高年级学生难掩艳羡之情。据悉,自今年开始,广播电视学专业结合行业发展设置了基础主干、方向模块实验实训和个性融创四类课程,以理论知识为主干兼顾新媒体拓展,定制融媒体、公共传播两大模块分支,涵盖传统媒体、数字化网络媒介和数字化公关公司等业务实践,进一步加强全媒体实训锻炼……从传统媒体到新兴互联网企业,广播电视学为同学们搭建了大展身手的平台。
王爱玲老师最后以详细的数据解读了广播电视学专业毕业生的未来去向。就业于湖南卫视、腾讯、字节跳动等大型企事业单位,在人大、厦大、武大以及本校等国内名校继续深造,成功申请墨尔本大学、纽约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等世界名校……近些年来,广播电视学专业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广电毕业生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在各行各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专业技能的掌握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实践,更需要专业的设备支持。能够实现8K拍摄的VR全景相机、大疆最新一代的无人机、各类便携式手机稳定器……黄浩老师将实验室的各类设备带到现场,向同学们直观展现了实训课程中会用到的拍摄器材。据黄浩老师介绍,短视频平台上很多视觉效果极佳的视频制作看似容易,实则要求甚高,必须使用专业设备。因此,他强力推荐未来想从事影视创作、短视频生产、新媒体传播等工作的同学们选择广播电视学专业,“这是一个最好的人生选择。”
理论、实践、学习生活:多角度经验交流
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专业的学习体验及发展前景,7位大四的学长学姐分别从理论学习、专业实践、跨校交流、保研准备、考研经历和实习就业等方面与大家交流经验。
首先进行分享的吴峥学长已顺利保研至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他从理论方面向大家分享了学习广播电视学的感受。本科阶段的课程内容是多样、全面且生动的,这让他逐渐找到了兴趣所在。从纪录片创作课上的纪录片发展历史梳理,到电视摄像中运用理论分析当红影视作品中的镜头语言,都为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吴峥学长不无感慨地说,回顾自己大学这些年学过的每门课的文件夹,才发现原来做过这么多理论课程作业。现在回想起来,这些作品也确实提升了能力、加深了认识。
在广播电视写作课堂上与新闻当事人面对面交流、亲身体验受访者王子峰老先生的护鸟经历、在大连柒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实习……这些都是吴玉琢学长在广电专业学习实践的经历,他现已保研至大连理工大学。在他看来,这个专业实操性较强,在四年的时间里大家获得广阔的实践平台,增长了实践深度,度过一段充实的时光。
广电专业的跨校交流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现已保研至中山大学的张学睿学长为各位同学带来了交流生视角下两所学校的专业比较。他曾在厦门大学交流学习过一年时间,相较于厦门大学,张学睿学长眼中的大工广电可以用两个词语概括——“前沿”和“务实”。在课程设置上,新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的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直接影响了他的读研方向;而在设备器材的引进与应用上,大工广电专业拥有许多先进设备,同时已经成为索尼影像创作基地之一,为专业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了强力的支持。
2019年的冬天,大工凭借一条“云南小伙自备滑雪板到东北上大学”的新闻短视频登上热搜第十,这条视频的创作者之一——已保研至武汉大学的吴佳桐学姐现身活动现场,与大家分享参与多项活动与竞赛的大学生活。她向大家介绍了亲身参与过的海峡两岸大学生新闻营、多次上场的辩论比赛及仔细筹备的大广赛等活动。对于制作的视频冲上热搜,她这样回应:“正因为学习了广电这样一个专业,我们平时才会养成随时记录生活的一个习惯,而这并不是广电某一项技能或某一门课教会我们的,而是这个专业整体带给我们的。”
在专业升学方面,保研是一个人人关心的话题。为什么保研?保研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怎样能保上好的学校?现已保研至中国传媒大学的陈育嵩学姐一一解答了这些问题,同时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保研小技巧。在总结时,陈育嵩学姐说道:“保研并不是学习的终点,每一条路都有很多风景值得欣赏,但脚下的路一定要走稳,才有机会看到更多。”
保研之外,考研也是同学们所普遍关心的一个话题。对此,王慕雪学姐带来了考研复习准备的心路历程。她今年报考的院校专业是中央戏剧学院的戏剧学,对于跨专业考研,她从容地讲道:“我们本科阶段的学习不代表我们知识上的天花板,而是我们未来人生发展上的一个台阶。”她这样形容广播电视学的专业学习对她的影响:“广电赋予了我跨考戏剧学的积累和助力。”王慕雪学姐还特别提到,广电课程与许多课程的交叉内容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还为将来的读研甚至就业方面铺好了道路。
临近毕业的几样选择中,实习就业也是其中备受关注的选择,金逸松学长就此向大家介绍了相关经验。首先,他介绍了17级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实习概况:专业共33人,其中17人因考研需求在校内实习,16人在校外实习,实习去向包括快手、腾讯、字节跳动、欧莱雅等。金逸松学长还分享了一些他所了解的实习岗位信息,包括快手的薪资待遇以及对口的就业方向等。据金逸松学长所言,广电专业有着就业面广、可应聘岗位多的优势,他还开玩笑道:“只要你不去做保洁,做什么都可以。”除此之外,他还为大家介绍了现在热门的互联网行业、广告与影视公司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实习体验。
现场的大一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伴着学长学姐幽默的话语笑声阵阵。听完学长学姐亲切而丰富的交流分享,相信每一位同学都有所收获,悄然在心底为自己埋下了未来的种子。
变化、期待、当下选择:老师的所见所想
活动最后,三位专业老师结合工作的所思所想,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主任郑保章教授35岁来到大工,见证了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创建发展。郑老师原来是一名地方党报的新闻记者,在新闻与传播学系二十余年的工作中亲眼见证了新闻专业的巨大变化,“咱们专业的同学视野也更加开阔了。”在郑老师看来,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也要随市场形势而变,具体可分为三个方向:政府的新闻学、企事业单位的新闻学和公众新闻学。
聂晟涛老师从大工新闻传播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创办了大连柒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现在是广播电视学专业实务课的一名业界讲师。聂老师回忆了研究生阶段专业老师们的悉心教导与支持,感慨万千:“即便你毕业之后忘掉所有知识,你在走出校园后还会留下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教育就是在潜移默化中的改变个人。”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副部长武文颖教授结合四位已经毕业十年的学长学姐工作历程,向同学们介绍了广电学子未来的职业发展前景,并就专业分流的选择问题进行了总结:“几个专业间并非泾渭分明,将来人文的同学们都要作为‘笔杆子’,从事一定文字宣传工作,殊途同归。大学四年一晃而过,希望大家能找到兴趣点脚踏实地,祝愿各位同学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