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培养 >> 正文

学部成功举办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研讨会分论坛

2019-12-23

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深入挖掘研究生专业课程的思政功能,使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协同效应。12月20日下午,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研讨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分论坛在文科楼610会议室举行。论坛由人文学部部长李伦教授主持,校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负责人——外国语学院王慧莉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方玉梅副教授、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武文颖教授做主题报告。

李伦指出,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立德树人成效的重要举措。学部已召开多次本科生“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和布置会,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也同样重要,全体教师应高度重视这一工作,进一步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研究生课堂教学全过程,融入研究生培养和学位论文指导全过程,努力推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王慧莉以《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为题,从“课程思政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指导”、“教学目标定位”、“将‘四个统一’融入课程教学相关环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和“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模式”四个方面,以《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英语》课程为例,为大家介绍了自己在建设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中的心得。她指出“要把汉语和英语的特点都为学生们讲清楚,要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树立文化自信”。关于“外语课程中的课程思政育人”,她着重提出“关于教与学,应当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可以借鉴国外有益做法,但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教学’,教育与受教育都是为了未来。”王慧莉还分享了指导学生研读《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中英文版的经验。

报告结束后,学部教师踊跃提问,针对教师提出的“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如何避免流于形式”,王慧莉回答道:“一门课程在课程思政方面的设计是要循序渐进的,只有潜移默化的慢慢渗透在课程中,才能避免表面化”;针对问题“语言学课程如何更好的贯彻课程思政”,王慧莉回答道:“应该将汉语特点、中国文化、文学历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等结合起来。”

方玉梅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育人的目标使命与实践探索》为题,凭借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文化底蕴,为在座教师详细讲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背景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育人的目标使命,并从95后硕士研究生的特点与思政课教学的特点出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为例,提出了自己在“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大视域”、“重视学生自我教育”、“适应新媒体技术时代” 等方面实现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育人的实践与探索,她呼吁教师们要因时而进,用新媒体技术激活理论魅力。

报告结束后,学部教师争相提问,针对问题“专业课程如何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如何设计一门走心的专业课”,方玉梅回答道“要结合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来反思我们自己理论的效能,不能生搬硬套思政元素,否则容易适得其反,不要把课程思政变成思政课程,这样就背离了国家的初衷”;针对提问“如何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改善‘低头族’现象”,方玉梅回答道“激励性措施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也应融入其中”。

武文颖以《学教并重,专业课也是育人课,打造研究生“课程思政”金课堂》为题,从目前研究生专业课程中常见的课堂现象出发,对“课程思政”的内涵和经验借鉴进行了梳理,以《新闻理论与方法研究》课程为例,详细讲解了自己是如何开展学教并重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实践的,以及自己是如何将课程思政设计融入自己的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她根据自己主管本科教学的经验谈到“目前,依据建设金课的理念,本科生课程思政已经有了很多的措施,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也应该与金课建设的理念相结合进行建设。”她还提出“应该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让教育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德融课堂、盐溶于汤”。

报告结束后,学部教师纷纷提问,针对有的教师提出如果给学生布置过多课下任务,可能会遭遇课程没有学生选修的问题,武文颖指出“只要把课上成金课,在学生中树立了口碑,让他们感到这门课有用,上完有提升有成就感,是选修课也会有学生选”,大家还就课程思政的内涵、金课建设、学生评教、教学效果等问题展开研讨。

最后,李伦部长总结,希望学部教师认真学习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在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方面做出更多的探索,为推进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研究生课程思政长效机制建设取得新成绩、再上新台阶、实现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