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新闻 >> 正文

回顾六十余年科研生涯:加入一点哲学思想推进科研工作

——王立鼎院士主讲“人文学科技”讲座

2021-07-15

7月12日上午,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特邀中国科学院王立鼎院士于文科楼610会议室进行了“回顾六十余年科研生涯——加入一点哲学思想推进科研工作”的专题讲座。讲座由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副部长杨中楷教授主持,来自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的师生共60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

王立鼎院士是我校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精密机械和微纳机械方面的研究。他的讲座围绕自身科研生涯的三个主要研究方向依次展开,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对科研工作中的技术创新方法论做了分析。

王院士首先谈到的是自己在齿轮领域的工作。自1960年起至今的60多年间,他通过应用“渐开线凸轮精化”、“易位法磨齿”等方法减小齿轮精度误差,实现了齿轮精度由四级向一级的突破,使我国的齿轮事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王院士在讲座中说道:“我这一生都在和齿轮打交道,一生的事业都在与误差作斗争”。“我们要把握齿轮精度与误差的对立统一”。即在科学研究中运用哲学思维,看到事物内部矛盾,不断在研究中发现问题,不断在问题中改进研究方法。其次,王院士介绍其在激光光盘领域的研究成果。1984-1990年,王立鼎院士率领100余名科研人员,突破国外的技术封锁,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光盘伺服槽及预制格式刻划机。最后,王院士谈到他从1992年开始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的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微机电系统)工作,他组建了中国第一个微机电工程研究室。1999年来到我校后,继续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建立了微系统研究中心,至今发展成为辽宁省微纳米技术及系统重点实验室。王立鼎院士强调实践的作用,要求他的学生不仅要会做学术也要会动手做实验。王院士与其团队在微纳机械研究中主要进行了偏振光定位传感器、微装配机器人等方面的研究,王院士就这些研究工作作了简要的讲解。

报告结束后,杨中楷教授和王前教授分别进行了评论与总结。杨中楷教授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评论,第一,王立鼎院士的科学家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第二,王院士的研究工作体现了很多哲学思想,比如“矛盾论”和“实践论”。第三,贯穿于本次讲座的一个理念——文理渗透,有助于科研上的创新。

王前教授在总结中首先谈到王立鼎院士身上体现了“大国工匠”精神。其次他认为,目前我国多个技术领域都存在“卡脖子”问题,而王立鼎院士对技术创新方法论的思考将有助于我们解决这些难题。这也是我们科学技术哲学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最后王前教授谈到了该怎样做学问的问题,他认为王立鼎院士是我国科学家崇高思想境界的典型代表,为科技伦理领域的教学与研究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