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9日至21日,由中国伦理学会、韩国伦理学会等共同主办的“第27次中韩伦理学国际学术大会”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韩国教员大学、韩国交通大学等单位,近300名学者围绕“科技发展中的前沿伦理”的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与对话。山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范哲锋,山西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云泽,韩国伦理学会会长金国铉,中国伦理学会会长孙春晨,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我校李伦教授、王前教授等9位师生参加了此次会议。
在大会主旨报告中,李伦教授应邀作题为《开源伦理与技术创新模式变革——从人工智能研发的“开源闭源”之争谈起》的报告,强调开源伦理的普遍性,自由、开放与共享伦理是信息时代普遍的伦理精神。对人工智能来说,开源AI既是一种AI创新模式,也是一种AI伦理风险治理机制。同时,开源AI本身也面临一些伦理风险。我们应把握开源运动之于数字新经济的发展机遇,培育遵守开源伦理的契约精神和互惠精神,营造良好的开源生态,形成尊重开源伦理的制度环境,推动开源运动健康发展。
在大会分论坛中,王前教授作了题为《科技伦理教育如何“入心”》的发言,认为科技伦理教育需要贯彻“知行合一”的原则,只有“内化于心”,触及心灵深处,真正激发个人的良知,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实践能力,才能“外化于行”,发自内心地践行科技道德准则。
李英杰副教授作了题为《科技史进路的科技伦理研究》的发言,在分析科技伦理研究现有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开展科技史进路的科技伦理研究。彭妤琪讲师作了题为《伦理治理视角下的人工智能工程应用风险分析》的发言,提出了一套旨在促进工程项目中AI应用的伦理性、公正性和安全性的伦理治理框架。赵欣博士研究生作了题为《何谓“人机共生”——基于机体哲学的思想探析》的发言,认为人机共生是人类生命机体、社会机体、精神机体与机器人工机体耦合互动的过程,具有关系和谐性、价值增值性、动态生成性的特征。
大会经过层层评审,从近200篇参会论文中评选出优秀论文。李波与李伦的合作论文“数字社会时代算法家长主义秩序的伦理反思”荣获优秀论文奖。
通过参加此次国际学术大会,我校师生的学术科研水平和对外交流能力得到了提升,也进一步扩大了我校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中韩伦理学交流始于中国和韩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1992年,每年轮流在中韩两国举行的学术讨论会,是中韩两国伦理学合作和交流的重要平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