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美育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响应美育浸润行动号召,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2024年6月16日,大连理工大学“科艺融合”美育第二期公开课在大连雪堂香道馆开课。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丁占英,“科艺融合”美育创新团队负责人王琦,以及团队骨干教师林丹、高小弘、姜含琪、杨轲轲,与20位来自不同学科的学生共同参与了此次公开课。课程以“品味香道美,共享空灵境”为主题,旨在引导听众通过嗅觉开启美育之旅。雪堂香道馆的香道师董娜参与授课。
在正式开课前,王琦老师首先介绍了在新工科背景下美育的重要性,并强调了“科艺融合”美育活动的必要性。她指出,一方面,审美是科学发展的助力之一。钱学森就曾在《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中提到,艺术思维的训练有助于科学想象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香道作为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生活艺术,通过知香、识香、闻香、品香、悟香,以嗅觉为桥梁连接香与人,在有形和无形中感悟美,在艺术与感官的融合中体验美、升华美。
课程开始后,香道师董娜通过屈原、唐玄宗和黄庭坚的故事引入了香道文化的发展历史,带领听众了解其深厚文化底蕴,香道师拾月示范了打香篆的步骤,并强调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自己的节奏。参与者们亲手制作并点燃了福字、祥云等图案的香篆,选择自己喜爱的香料制作香囊,在馥郁的香气中体验传统香道文化的风雅之美。
香道体验结束后,王琦老师主持了“香氛•香韵”主题研讨活动,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同学们纷纷发言,外语学院的礼佳航同学阐述了自身的审美体验:“之前不理解古人为什么要进行净手焚香等步骤,真正体验之后才体会到‘万法通宁’‘灵台清净’的意义。这个过程是与自己对话的过程,仿佛达到了‘无’的境界。”物理学院的张子晨同学从人与自然的角度谈了他的理解:“在进行一些计算时,我常常会发现自然的对称性,不由自主地感叹大自然的美。这次体验中,香呈现在我们眼前,引发了我对大自然和谐之美的思考。”生物工程学院的李珍同学也谈到了她对传统文化的感悟:“保护和继承传统文化不仅是意识上的认知,更需要在实践中去落实。”她认为传统文化并不遥远,我们既是它的受众,也可以感受和推动它的发展。建筑与艺术学院的王雅琪同学对老师在打香篆时的一句话感触颇深:“不要和别人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她认为我们应该找到自己喜爱的方向并深耕,不要被现实压力局限住,要追求自己内心的乌托邦。
化工学院的在读博士叶宏扬同学认为,美育作为育人的重要方式,能够揭示真理、收摄身心、锻炼技巧,在文艺实践中与真理契合,在审美愉悦的氛围中陶冶提升身心境界。结合玄奘法师“九缘八七好相邻”的理论,鼻、舌、身这三识必须要贴近才能感知香、味、触。通过现场体验,在三识的贴近中感受香道,可以在美与真的结合中追求审美境界的提升,真正实现美育中的“文化化人”。
几位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姜含琪老师从哲学角度提出,香道和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由艺达道”的体现,中国哲学认为舌根和气味可以开启灵窍,直达内心。林丹老师讲到,今天的沉浸式体验为大家提供了实现人和世界内在统一的一种方式,能激发我们的好奇心与潜在能力,以更好地认识与改造世界。杨轲轲老师认为,在古人的观念中,香气氤氲的氛围可以上达于天,实现天人感应,因此古代对香道非常重视。
在公开课的尾声阶段,王琦老师对本期主题进行了总结:本次课程通过跨学科学生的交流互动,将香道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发挥了美育教育的育人实效,致力于让学生在学习香道文化的同时,摒除杂念、静心冥想,体会中华传统文化中宁静致远之美,实现美感体验向素质提升的内化。
此次活动特色鲜明,效果显著,不仅潜移默化地发挥了香道文化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学习香道文化的过程中摒除杂念、静心冥想,体会中华传统文化中宁静致远之美,实现了由美感体验向素质提升的内化。
据悉,“科艺融合”美育创新团队将持续开展美育公开课活动,全面落实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战略,激活美育的育人功能,打通学校美育、社会美育、家庭美育和日常生活审美的壁垒,为培育新时代“科艺融合”的拔尖人才提供有力支撑。这也是学校推动新工科建设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举措。
舒香门第沉香学堂介绍:
舒香门第沉香学馆成立于2022年8月,坐落于大连市西岗区胜利路。由学堂·香道茶道和舒香门第香学院组成,是一家集沉香制品、香学香修、主题香道体验、节气制香、香道服务、茶道服务等于一体的沉香生活馆。舒香门第在海南拥有沉香文化产业园2000亩,完成开发1100亩,栽植优质奇楠沉香树28万棵,其中结香成树100亩,大约12000棵。立足海南,面向世界,立志成为国香产业的引领者,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和绿色财富的分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