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赏春日音韵,奏响艺术教育的时代之声。
“潺潺流水般的旋律、灵动跳跃的音符、柔美的灯光、宁静过后的鲜花掌声……”这是一场大工校园内让人备受期待的钢琴音乐会场景。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艺术教育中心于2025年4月成功举办“2025大工人文周·探艺之旅”系列艺术展演活动,其中,“琴键上的春日诗行”钢琴音乐会作为本次系列的重磅项目之一,于4月30日18:00在八角楼A301音乐厅圆满举行。此次音乐会由韩琳、雷舒雯两位教师策划并指导,吸引来自全校8个学院及书院的数十位学生参与,共呈现24个风格各异、主题鲜明的钢琴与器乐节目,涵盖独奏、四手联弹、萨克斯等多种形式,现场观演师生超过300人次。整场演出以“西方经典、中国韵律、当代流行”三重文化维度为主线,展开了一场跨学院、跨文化、跨媒介的美育实践之旅。正如现场师生所言:“一场音乐会,三重文化维度,展现艺术教育跨时空对话的魅力。”

本次音乐会是“大工人文 人文大工”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艺术教育中心锻造文化育人新优势的重要举措。艺术教育中心以此次展演为契机,积极探索学科交叉背景下的审美教育融合路径,打通理工与人文的艺术通道,推动形成面向全体学生的审美素养提升机制。音乐会的成功举办,既是对美育改革成果的集中展示,也体现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多元文化理解力、创造力和表现力的深度培育。
音乐会的节目设计极具系统性和文化脉络感。西方经典篇章从贝多芬《月光奏鸣曲》、肖邦夜曲与圆舞曲、李斯特《叹息》到柴可夫斯基的《糖果仙子之舞》,不仅展现了学生对古典音乐语言的深刻理解,也体现出艺术教育中心在音乐通识教育方面的持续投入。中国韵律篇中,《彩云追月》《旱天雷》《茉莉花》《云宫迅音》《在那遥远的地方》等传统民乐作品与现代改编形式交织,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青春化表达与新一代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在影视流行篇中,《call of silence》《芙莉莲插曲》《spring》《春日影》等动漫音乐,《加勒比海盗》《一步之遥》等电影配乐,以及《空中潜水艇》《爱的协奏曲》《植物大战僵尸》串烧等原创与游戏音乐,激发出现场强烈的情感共鸣,体现出高校艺术教育生活化、时代化的教学理念。

本次活动在演出形式与技术支持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创新尝试,努力突破传统音乐演出的单一模式,推动音乐教学与多媒介艺术展演的深度融合。部分节目通过多媒体投影、背景动画与舞台灯光的有机配合,为观众营造出沉浸式的视觉场景,显著提升了整体观演体验,也拓展了高校公共艺术活动的边界空间。

例如,在《云宫迅音》的演奏中,四手联弹的磅礴琴声与大型屏幕上播放的国风动画《黑悟空》同步呼应,音画之间的节奏切换与情绪共鸣形成强烈的视听张力,营造出一种穿越神话与现实的奇幻空间,赢得现场阵阵掌声。而在《植物大战僵尸串烧》这一趣味性与技巧性兼具的四手联弹中,舞台背景巧妙嵌入游戏经典画面与角色元素,琴声与熟悉的游戏节奏完美契合,激发了现场观众特别是年轻同学的热情反应与互动共鸣。

这些技术融合的设计不仅丰富了演出的表现形式,也让学生在排练与演出过程中深度参与到了多媒介艺术的表达实践之中,有效提升了其跨领域的艺术协同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这种从“单一演奏”向“多感官融合”的演出探索,标志着我校在艺术教育领域不断迈向融合化、体验化、场景化的教学与实践方向。
演出现场气氛热烈、反响热烈。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张远航表示:“音乐能有效提升艺术审美、激发创造性思维,本次音乐会是学院推进人文素质教育、奋战大工人文人文大工两大场域、锻造学院文化育人优势的重要举措,希望用音乐的旋律与张力,奏响思想与青春的交响,激发广大学生积极向上、挺膺担当!”参加音乐会的老师也纷纷表示:“看到理工科学生对肖邦、李斯特等古典音乐的深刻理解,令人振奋,打破了我们对‘工科生不懂艺术’的刻板印象。”参演的建艺学院学生也分享道:“在学习中锤炼的节奏感和结构理解能力,在音乐排练中竟产生了跨界的联结,这是一次令人惊喜的双向启发。”通过这场音乐会,师生之间、学科之间、传统与现代之间都找到了艺术语言中的共通桥梁。这场音乐会不仅是一场艺术展演,更成为一次审美、文化、认知三位一体的育人实践。

“当琴键成为连接不同学科的语言,教育便拥有了超越专业壁垒的诗意。”这是此次音乐会留给观众最深刻的感受。未来,大连理工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将继续以国家美育改革精神为指引,推动艺术教育从“活动”走向“育人”,构建更加开放、多元、富有生命力的美育生态,形成“专业指导+广泛参与+跨界合作”的公共美育工作格局,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持续注入艺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