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大工文科攻坚再传捷报!我院王琦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评“优秀”结项

2025-07-07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2025年6月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结项情况,我院王琦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当代西方左翼审美共同体思想研究》(批准号23BZW007)顺利结项,鉴定等级为“优秀”。自2023年立项以来,该项目围绕审美共同体展开多维度的系统研究,相关成果已在《文学评论》《哲学动态》等权威期刊发表,并有部分理论观点被纳入高校美育课程体系。项目坚持问题导向与理论创新相结合,聚焦审美共同体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思想资源与现实价值,对推动中国共同体美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成果简介】

立论依据

该成果立足于构建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审美共同体,立足于新的时代语境、学术语境和思想使命之中,立志于通过对当代西方左翼审美共同体思想的理论特征、展开方式和思想价值的重新发现,厘清了其与启蒙思想、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存在论哲学、现象学哲学之间的思想关系,呈现出当代西方左翼审美共同体思想的体系性和复杂性;既批判地继承康德、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等的共同体思想,又深刻地体现当代西方社会和思想变迁引发的美学新变,发掘其之于构建中国特色审美共同体思想学术话语体系的意义。结合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共同体思想话语和现当代美学中的共同体元素的创新性发展,该成果创造性地提出构建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审美共同体的原则、立场、方法和路径,既展现出更深刻的理论演绎过程,又体现出更鲜明的实践追求。基于以上立论依据,该成果认为,当代西方左翼审美共同体思想可以成为构建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他山之石”。

创新贡献

该成果聚焦于“审美共同体”这个核心概念,从广义和狭义两个维度阐发当代西方左翼审美共同体思想的内涵与特征,展现出扎实的理论深度与清晰的问题意识。在广义层面,成果以审美共同体的哲学基础、运作原理、伦理指向、时空维度为核心关切,用审美共同体本身的命题来统摄和调动思想家的思想资源,对思想家的个体性思想进行重新阐述,进而清晰勾勒出审美共同体在思想史中的整合性谱系。在狭义层面,该成果深入分析当代西方左翼思想中关于审美活动本体的诸多关注,重点探讨其对审美活动生命化、发生机制、免疫机制与革命动力等问题的哲学回应。该成果在广狭两个维度的区分与展开上,较之以往研究实现了实质性推进,明确提出:审美共同体既不同于社会、政治、文化、经济、性别、种族与阶级等传统意义上的共同体形式,其内在结构亦以一种独特的共同体方式持续运转。两个维度的互补性分析,使审美共同体的存在方式得以更为准确、全面、综合地呈现,拓展了该领域的研究视野与理论张力。

成果指向

该成果致力于向更多的潜在读者发出呼吁,让更多的人自觉地进入到构建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审美共同体的伟大进程之中。因此,该成果的潜在读者从专家学者被扩大至一切知识群体,既可以走进大学美育课堂,又可以进入社会审美活动,还可以作为政策咨询成果发挥实际的影响效果。事实上,该结项成果的部分阶段性成果已经进入教材、课程、课堂,还得到决策部门的采纳吸收。


综上所述,该成果是建基于已取得成果之上的新进展、新发现、新思考和新成果,既显示了研究团队对当代西方左翼审美共同体思想这个独特对象的不断深化的认识水平,又彰显了研究团队立足于新时代学术语境借镜西方致力于构建“中国共同体美学”“中国审美共同体思想”学术研究体系、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的崇高使命。可以说,该成果的完成,切实推动了中国学者在世界哲学美学舞台上发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学术声音,为构建中国自主的学术话语体系作出了实质性贡献。

【负责人简介】


王琦,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入选国家级人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青拔)、辽宁省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大连理工大学“星海优青”学者、大连市高端人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面上项目、省社科重点项目等15项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主要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共同体理论与实践、中西美学与文艺理论比较、媒介技术哲学的研究。在《文学评论》《哲学动态》《文艺争鸣》《文艺理论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成果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香港日报》等发表理论文章。

【深耕致远】

近年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人文学院持续优化学术生态,不断完善科研服务体系,为教师开展高水平研究创造了良好条件。王琦教授研究团队此次获评“优秀”结项,既体现了其个人在学术研究上的持续深耕,也反映了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积极进展。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学校对人文社科研究的高度重视,以及学院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一步,学院将以该成果为基础,组建中青年专家团队,积极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力争在人文社科领域打造具有大工特色的学术新标杆。学院将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以高水平科研成果为导向,为教师开展学术研究提供更好的支持与服务,不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和学术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