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以文明为题 向世界发声:首届中华文明传播论文工作坊在连举行

2025-07-22

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文明互鉴已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文化支点。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将中华文明传播上升为了国家文化战略。为回应时代关切,7月19日,大连理工大学与《新媒体与社会》(CSSCI来源集刊)联合主办首届“中华文明传播论文工作坊”,汇聚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全国数十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华文明传播领域的前沿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会议开幕式由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张远航主持。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韩轶在致辞中表示,中华文明的传播不仅是民族精神的时代表达,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力量,大连理工大学将继续肩负起文化育人的重要使命,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在青年学子心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新媒体与社会》(CSSCI来源集刊)主编谢耘耕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中华文明传播不仅是学术议题,更关乎国家战略与文明对话,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革新、多元传播主体崛起、青年文化表达活跃的背景下,要“讲好中国故事”,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传播。

在随后的会议主论坛上,与会的专家学者从中华文明特性的跨文化误读、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研究现状,以及传统文化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当代表达等多重维度切入,系统探讨了中华文明创新性的阐释方法与国际化的传播策略。此外,部分专家还将视野聚焦于学科建构,反思了传播学的范式转换、学术共同体的意识重构、期刊与学科协同发展的路径,以及人工智能与学术规范之间的新型张力等重要议题。

同时,会议分设了五个平行论坛,将学术报告与现场评议相结合。数十位学者聚焦中华文明传播领域的多维议题展开了深入对话——从“小红书”评论区中的文化景观重构,到YouTube平台洋网红视频的媒介形象研究;从古典文本如《孙子兵法》的海外语境解码,到外媒中的他者叙事批判;从“郡圃”与新闻的历史维度,再到“数字敦煌”背后的AI视觉叙事,涵盖了中华文明传播领域中的话语生产、经典重构、技术介入等多个维度,勾勒出一幅纵深交织的跨学科知识图谱。

闭幕式上,与会专家联合发布了《中华文明传播研究大连倡议》,提出“构建中国特色传播理论体系”“推动技术与文化融合创新”“拓宽中华文明国际传播路径”“构建中华文明传播研究共同体”四大核心倡议。《中华文明传播研究大连倡议》的发布,将会议成果进一步延展至会场外,为后续的传播研究与传播实践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