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理”想照进乡土 因“文”跨越山海

大连理工大学青年携科技人文之光赴鄂支教

2025-09-18

今年盛夏,大连理工大学一支由理工文多学科青年学子组成的实践团队,在“科技与人文协同育人”理念指引下,积极响应国家“把青春融入火热社会实践”的号召,以“关爱留守 筑梦追光”为行动纲领,跨越两千公里奔赴湖北省广水市十里同兴中心小学开展支教实践。

在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王琦、林丹的领衔指导下,杨昕捷、石晟华、张雨萌、胡甜、翁子晗、张洛铭、杨皓宇等同学组建的跨学科团队,不仅为留守儿童开设暑期学堂,更通过“双师课堂”创新模式(理科生设计科学实验激发求知欲,文科生以经典诵读滋养心灵),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与前沿科技启蒙有机融合。团队在深耕教学的同时开展乡土民情调研,用脚步丈量乡村需求,以“德育铸魂、智育启慧、美育润心”的“五育”实践,为留守儿童点亮心灯,更为新时代乡村建设晕染温暖的人文底色——这场跨越山海的实践,正是文理协同育新人理念最生动的注脚。

7月10日下午,广水市副市长胡顺平带领爱心团队到“暑假学堂”调研考察。市委、市政协有关负责人及企业家,详细了解志愿者工作环境和学生学习生活状况,与大学生志愿者进行亲切交流,对团队在炎炎夏日中放弃休息为孩子们提供学习辅导、兴趣培养及心理关怀的奉献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爱心团队向支教团队和孩子们赠送了文具、牛奶、生活必需品等爱心礼品,志愿者们深受感动,表示本次活动增强了归属感、荣誉感,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后续教学活动中,为孩子们带来更多优质课程和精彩体验。此次慰问活动,将进一步激发社会各界参与志愿服务、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热情。

此次支教活动为期三周,志愿者们分别来自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化工海洋与生命学院,理工文特点明晰,大家经验互补,积极服务于“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他们认真制订教学计划,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自身特点,讲授学科交叉融合、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日常生活上,要全天候负责村周边农民工年幼子女、留守儿童的饮食起居、教学、文体活动以及安全教育,“我们设计的是带着温度、趣味与意义的互动课。”人文学院志愿者张雨萌说,“支教团特意结合不同专业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分层分类的课程,希望将数理知识、艺术创意与心理引导熔于一炉,用大手拉小手的方式,让课堂成为孩子们敢于开口、乐于表达的舞台”,支教团力求构建起多元融合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为孩子们带来一场“有温度、有趣味、有意义”的教育体验,寓教于乐,润心启智。

教学课堂,是最考验志愿者的,但他们毫不胆怯,注重教学方法和营造氛围。

绘画课与普通话课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课程。绘画课上,胡甜老师从不设标准答案,任由孩子们用斑斓色彩在纸上晕染,他们把白衬衫画成了调色盘,却让志愿者们明白,创造力从来都不需要标准答案。张雨萌老师带来“纸韵生花”手工课与党史课,她握着孩子们的小手,一同将彩纸卷成螺旋、捏出弧度。石晟华老师的情绪心理课,更像一扇为荆楚留守儿童打开的窗。通过绘本阅读、情绪卡片和角色扮演,他引导孩子们说出“我开心”“我想交朋友”。翁子晗老师将数学奥秘搬进湖北乡村的日常,带着孩子们用肢体比划锐角的锐利、直角的方正,当孩子们指着教室门框喊出“这是直角”时,抽象的知识有了生活的温度。在音乐课堂上,翁子晗老师则用一首承载着温暖与希望的歌曲——《明天会更好》唱出了童心与希望。

队长杨昕捷说:“这是我第二次响应号召,组队赶赴荆楚大地进行支教,我们团队在主课教学外,力求给孩子们带去一些文理交融的课程,更将防溺水、防毒等安全知识融入暑期学堂,为荆楚山间的孩子们筑牢暑期安全防线。这场大连—广水跨越近两千公里的奔赴,不只是‘我来教你’的奉献,更是走近湖北乡村孩童和农户的双向成长!”

王琦为支教团队写下寄语:“立人先立心,树人先树魂。真正的教育,是以心灵唤醒心灵,让每个年轻的生命都能完整地触摸真、善、美的光芒。在湖北乡村的课堂上,大工人文学院的诗行叩开留守儿童的心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星火点亮青春的信仰坐标;数学符号里跃动的逻辑之美,化工实验中迸发的创造之力,都化作孩子们探索世界的钥匙。这不仅是知识的薪火相传,更是德育铸魂、智育启慧、体育强基、美育润心、劳育砺志的生动实践——理性与人文在此共鸣,诠释着‘五育并举’的深刻内涵,正是‘人的全面发展’最鲜活的注脚,也是新时代育人理念在乡土大地上的生动绽放。”

林丹说:当你们踏上湖北广水的土地时,便已化身为希望的使者。“文理交融”的特色课程,是打开认知边界的钥匙,是孩子们“敢想敢做”的土壤。你们坚守的是底线与生命线,用贴近生活的案例让孩子们明白“好奇不等于勇敢”,把“安全意识”种进每个孩子的心里。你们收获的是“成长”,用理性和智慧化解难题,疲惫时依然保持微笑——这些能力的提升比任何荣誉都珍贵。愿你们在这段旅程中收获感动、锤炼品格,点亮孩子们的梦想,书写属于你们的华章,让青春在服务基层的实践中绽放最坚实的光芒,为湖北广水的教育事业留下温暖的印记。”

实践团还深入探访黑龙滩调研,发现当地具有丰富的文旅资源,自然风光、村落民俗等都蕴含着巨大的开发潜力。结合实际,领队老师和大学生实践团提出了一系列文旅资源开发建议,包括制定合理开发规划、完善配套设施、打造特色旅游线路等,通过文旅融合发展,激活地方禀赋活力,进一步促进乡村经济振兴。

大学生志愿者们用脚步丈量山路,用知识播撒希望,用陪伴守护童心。星光不问赶路人,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实践之旅;岁月不负有心人,支教团成员们将爱与责任厚植祖国乡土大地,砥砺奋斗,筑梦追光。他们以“关爱留守 筑梦追光”为行动口号,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用所学所长赋能乡村教育,用脚步丈量国情社情,让理想在基层落地生根,为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贡献大工学子的力量!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