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中国科学报】杨中楷:非典型的全能“青椒”

2015-05-04

据大工新闻网:(来源 中国科学报 记者 韩琨

   虽然最近在学术上可以说是小有突破,但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部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副教授杨中楷仍笑称,自己并不像一位典型的大学教师。比如接受采访时,记者面前的他穿着一件带帽卫衣,休闲气十足。这样的打扮倒更符合他的另一个身份——学部教工篮球队的教练。

   和社会上人们通常对青年教师的印象不同,科研压力、生活负担、疲于奔命……这样沉重、苦闷的形容词看上去跟杨中楷并不搭界。他科研、教学、学生工作做得都有声有色,算得上是非典型的全能“青椒”。

专利科学问题的研究者

     1月中旬,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第四批“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百名高层次人才培养人选名单,杨中楷赫然在列。这也是辽宁省高校教学科研人员首次入选该工程,杨中楷得到了来自家人、朋友、同行的祝贺。开心之余,他觉得“有点懵”。“这件事的影响比我想象中大。”杨中楷向《中国科学报》记者坦率地梳理着最近的心情,之所以有些没想到,是因为在他看来,自己在领域内做的这些工作,只是份内事。

     2000年起,杨中楷便开始在大连理工大学科学学与科技管理专业读书,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进入大连理工大学时,他就选择了科学计量与专利政策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通俗地说,我研究的是关于专利的科学问题。”杨中楷向记者解释道。

    “我国每年申请授权的专利总量不小,但是专利的平均寿命却只有56年,这暴露出我国专利整体质量低的问题。”杨中楷向记者表达了他的担心。做关于专利的研究既是他的学术兴趣,也寄托着他对于高校专利开发与研究的观察和思考。“工科方面,高校可以做技术研究,但是问题在于应该做什么样的?”在杨中楷看来,高校应该着手于共性问题的技术解决,做应用导向的基础研究,争取产出基础性发明;而太过具体和应用的技术问题,理应由企业的研发部门解决。

http://202.118.76.245:8080/_mediafile/renwen/2015/05/04/2yiive8ge2.jpg

(图为中国广播网:杨中楷入选全国知识产权百名高层次人才培养人选)

学生身边的知心人

     健谈、活泼、外向,是杨中楷口中的自我形容词。不知道是这样的个性使得他在学生工作中如鱼得水,还是多年来与学生打交道的经验锻造了他这样的性格特征。总之,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学生们愿意找他谈天,而他也乐在其中。

     读硕士时,杨中楷是一群本科生的辅导员。从2000年到2004年,他陪伴了一届本科生四年的大学时光。博士毕业后,他又担任学部的研究生工作助理,一直在学生工作的前线。“那届本科生中也有留校工作的,直到今天我见到他们,都能想到当年做辅导员时与大家打成一片的样子。”杨中楷回忆道。

     与学生接触多了,杨中楷对学生的观察和判断力也在不断提升。作为导师与学生聊天,即便之前不曾了解,杨中楷也有自信通过简单的聊天,就可以对学生整体情况有所把握,并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予以指导和支持。这样的他也得到了学生的信任。一次,一位学生家里长辈遭遇不幸,六神无主的她来找杨中楷寻求帮助。靠着多年学生工作积累的经验,杨中楷迅速帮学生申请了困难补助,不仅在心理上有效地支持了学生,也在经济层面帮助学生缓解了家庭困难。至今回想起来,杨中楷对于学生予以自己的信任仍然十分感动。

     “对学生的一些问题,我总是又着急,又热心,这可能也是性格使然。”杨中楷说。这种关心包括生活方面,更重要的还在日常的每一节课。除专业课外,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也是杨中楷的教学内容。在他看来,这是学生日后做学问的规范和基础。为了避免枯燥、贴近学生,杨中楷对于时下最流行的网络词汇、韩剧、美剧等都十分熟悉。“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不时地提一两句,能够有效地引起大家注意”。

全面开花的“活动家”

     教的是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因此,总是对学生们严格要求的他也绝对做到了知行合一,以身作则。杨中楷笑着告诉记者,作为学校校报和新闻网的忠实读者,他对每条新闻都读得相当认真、仔细,“我特别爱挑错别字”。

     除了关注学校的新闻、动态,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杨中楷也绝对是一名积极分子。他喜欢和同事们一起参与活动,也愿意为这样的活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由于已经从“微胖界”人士彻底转型成“胖界”人士,杨中楷不再是学部教工篮球队的主力,而是转为教练兼啦啦队队长这样的角色。他说:“打不动球,我还可以做点其他的事情嘛。”

     “很多青年教师压力大、专注科研,同事、同行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微妙,所以我就更珍惜把大家聚在一起的机会。”杨中楷自嘲自己在学术上没有特别大的野心,“每一位老师都对职业生涯有着自己的思考和定位,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非典型的全能‘青椒’。”

《中国科学报》(2015-01-296版动态)

原文链接:

(学部通讯员 金保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