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第五届中德科学技术哲学论坛在我校举办

2015-10-20

据大工新闻网:

922-23日,由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哲学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德科学技术哲学论坛-科学技术的伦理挑战在我校举行,旨在推动中德两国在科学技术哲学领域的合作交流,互通互利,共同促进两国科学技术哲学的发展。本届论坛吸引了来自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及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大学、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战线等多所高校、研究所的近30位教授、研究员、博士生与本校教授、研究生一道围绕本次会议的主题科学技术的伦理挑战展开深入的学术探讨。论坛开幕式由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洪晓楠教授主持,大连理工大学哲学系王前教授致开幕词。

说明: http://upload.

本届论坛就科学技术伦理的基本理论与应用高新技术的伦理与风险信息技术的伦理挑战信息技术伦理及负责任创新科学治理与同行评议技术的发展与批评六大议题展开讨论。其中,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Martin Carrier教授做了题为气候变化带来的伦理学论争的影响的报告;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Alfred Nordmann教授就商谈伦理学、技术科学精神与科学传播伦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上海社科院的张帆研究员从世界是否迎来科学研究的第三次浪潮的疑问入手,对哈里·柯林斯的专长规范理论进行论述;我校博士生邢兆梅对网络语言植入生活现实的现象进行伦理学上的思考;洪晓楠教授对人类胚胎基因组编辑技术进行伦理学辩护;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博士生Johanna Wagner从我们是否可以赞美或是责备机器人的问题入手分析了责任回归与人工智能问题;我校副教授陈高华与南开大学博士生梅岚合著了《雾霾、发展主义与技术批判——从阿伦特的观点看》对当今中国的社会发展进行技术上的批判;比勒菲尔德大学博士生Rebecca Mertens对保罗·埃尔利希早期化疗中沟通的风险和机会进行分析;上海大学周丽昀教授就赛博空间的身体伦理进行反思;我校文成伟教授以哲学诠释学视域对高技术伦理形成的路径进行分析;上海社科院的成素梅研究员对量子信息技术的挑战的伦理学上的讨论;上海社科院的戴潘研究员对当代的信息技术及思想的延伸进行了论述;上海大学王天恩教授对信息文明时代所带来的伦理问题进行了分析;王前教授对大连港的负责任创新模式进行实证研究;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的Paul Hoyningen-Huene教授对科学家与工程师的责任进行新的定义与划界;中国科学院方在庆教授就学术进步的机制与伦理问题进行论述;我校副教授王飞对中德两国科研不端的治理体系进行比较并阐发其对中国的现实意义;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Gregor Lax博士对1968年至今的德国大气科学进行梳理认为其经历了从基本研究到地球工程学的发展演变;我校博士生Darya Glushakova根据能力要素法对技术发展及身体缺陷者的辅助设备进行伦理探讨。另外,我校参会的博士生也进行了发言并参与讨论,气氛热烈而友好。

本届论坛继承了前四届的会议精神,在参与人数、报告数量、选题方向、讨论交流等方面都有所增长和扩大。中德两国学者对严谨却不失活跃的学术氛围频频称赞。两国学者交流思想,博取众长,轻松有序的会议氛围使学者们感到受益匪浅,论坛交流频现思想碰撞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