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下午,《社会科学辑刊》编辑侯小丰研究员在研究生教育楼418为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师生作了题为“编辑眼中的‘好文章’”的学术讲座,讲述哲学论文写作的相关内容。本次讲座由哲学系主任文成伟教授主持,学部部分教师、博士生、硕士生及其他学部学院的师生们共同出席了这一精彩讲座。
讲座伊始,侯小丰研究员结合自己十余年从事人文社科编辑的工作经验指出,许多哲学论文普遍存在以下问题:表达不规范、选题面太窄、文章缺乏问题意识、没有批判精神等等,针对这些困境和难题,侯小丰解答道,“学术研究要有现实关怀,能够回应我国当下的实践和理论问题,要以理论框架来阐释现实问题。依据这样的现实感所写的文章才是具有生命力的好文章。”其次,她进一步分析,论文写作要具有批判精神,学术研究需要顽强地追问,勇于突破教条,尽情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不能一味地盲从。
通过一些具体而又生动丰富的实例,侯小丰研究员向大家展示了好文章的技术性标准,即“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选题应该具体而不空泛,论证应该详实而有力度,说理应该依靠逻辑而不是靠权威或空喊口号。同时,她还旁征博引,条分缕析地阐明了论文摘要、正文、小标题、结尾等各个方面的写作规范,让广大师生对文章的布局结构有了更加清楚明白的认识。
此外,侯小丰研究员还根据自己的切身感悟,提出了好文章的境界性标准,即“以责任担当激励人”、“以真诚情怀感染人”、“以思想创新启发人”。她勉励广大学子们要快乐地写,为自己消除困惑而写;有担当地写,为社会解决问题而写;真诚地面对学术,真诚地对待自己,才能自由地思,自由地写,即所谓“独立载学、自由载思、厚德载文、苦练载技”的写作境界,正是这份责任和担当让我们的生命因此变得厚重,变得更加有意义。
讲座尾声,同学们踊跃发言提问,侯小丰研究员与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与交流。整个讲座散发着浓郁的书卷气息,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让大家领悟到“为学”和“为人”的内在关联性,更让大家目睹了自我生命的傲然绽放。
主讲人介绍:
侯小丰,吉林大学哲学博士,师从孙正聿教授,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社会科学辑刊》编辑部哲学编辑。多年从事反腐败和马克思哲学研究,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或摘编。侯小丰研究员担任《社会科学辑刊》编辑部哲学编辑多年,有丰富的阅稿、审稿经验。侯老师的调研报告曾得到时任辽宁省省委书记李克强、辽宁省政法委书记李峰的批示。题为编辑眼中的“好文章”的讲座曾在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强烈反响。此次特来我校与大家分享何为编辑眼中的“好文章”。(代依晴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