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下午,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吴彤教授,在文科楼610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目为“科学实践哲学回顾与展望”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哲学系主办,讲座由王国豫教授主持。
在讲座中,吴彤教授从科学实践哲学研究的内容,科学实践哲学与传统理论优位的科学哲学比较,近年来科学实践哲学的发展,国内研究科学实践哲学的意义、不足与可拓展的方向等几个方面入手,对科学实践哲学这一领域目前的情况进行了宏观的说明。吴教授讲到,科学实践哲学是20世纪80-9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把欧陆解释学传统和英美分析哲学传统结合的科学哲学,其一反传统科学哲学的理论优位立场和观点,提出实践为本、地方性知识和知识与权力相关的主要观点。吴教授认为,从总的特征上来看,科学实践哲学与传统科学哲学的区别在于,传统的科学哲学坚持理论优位,持有一种科学知识体系观,而科学实践哲学则强调实践优位,持有一种科学实践活动观。此外,吴教授还分别从科学观、观察、实验、实验和理论关系、实验室及其特征、评价标准、对科学知识的普遍性理解等角度,对科学实践哲学与传统科学哲学进行了比较,并说明了二者的不同。在有关科学实践哲学近些年来的发展方面,吴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国际相关学会的组建以及学术会议的召开情况,同时对国内不同大学的相关研究团队的研究方向、进路和研究进度等进行了总结。吴彤教授认为,科学实践哲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在认知科学哲学的发展中,批判传统的理论优位的“实践转向”已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这改变了科学哲学的理论优位和低迷境况。此外,其为科学哲学的中国化或本土科学哲学研究提供了更为合理的基础和更为广阔的视野。吴教授同时也指出,目前国内对于科学实践哲学的研究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拓展,例如国内对于科学前沿的科学实践结合性研究不足,尚缺少真正深入到实验室和其他形式的科学实践中的深入研究,此外与心智哲学、现象学科学哲学研究的结合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吴彤教授的主题讲座引起了在场师生极大的兴趣,师生们就科学实践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的关系,以及地方性知识与科学知识的普遍性之间的矛盾等等问题与吴教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场面十分活跃。吴彤教授的本次讲座让同学们受益匪浅,其受到了广大师生们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