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筑梦小镇,圆梦小康

——人文学子探寻中国特色小镇建设发展

2020-09-07

为拉动乡镇经济发展,国家于2016年提出打造“特色小镇”的规划,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在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人文学部“筑梦小镇,圆梦小康”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到多个特色小镇进行实地调研,总结东部沿海地区小镇的脱贫经验,以期助力全国小镇经济建设。

一、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崛起之路

在对辽宁省盘锦市二界沟渔雁小镇的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从办事处副主任处获悉,拥有着几百年渔雁文化历史的二界沟,从当地古渔雁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刘则亭的想法出发,在政府协助下,总体规划建设了当地特色小镇。目前,二界沟小镇已建成渔雁码头、渔雁大街、中心渔港,当地龙头产业——捕鱼业高速发展。海参孵化基地的建设与水产养殖、海参孵化等其他产业的发展,也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刘则亭先生提到:“古渔雁是以捕捞为生计的特殊群体,该群体长年生活在渔船上,航海、渔捞、祭祀等渔俗知识和技艺都只依靠口口相传,抢救记录这一濒危文化已迫在眉睫。只有将与当地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使传统焕发新生,长久传承。”临行之际,老先生赠送实践队员两本有关古渔雁历史的出版书籍,对青年学子寄予了文化传承创新的厚望。

渔雁特色小镇以当地固有的水产经济为基础,以悠久的文化传承为依托,在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与民间文化资源提炼,为域内产业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走出了一条盘锦特色小镇经济发展之路。

二、铺就绿水青山之路,打开小康致富之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众多特色小镇秉承这一先进发展理念,着重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助力治疗“大城市病”。辽宁盘锦市鼎翔苇鸟生态观光小镇围绕湿地鸟类和苇田蟹塘资源,致力于打造北方地区旅游特色品牌。小镇内的太平河自然风光带在原有湿地基础上建设了林中栈道等众多娱乐设施,将旅游与生态保护融为一体。通过与小镇市场营销部张主任的交谈,实践团成员了解到,特色小镇政策与新媒体宣传方式为小镇带来了巨大改变,并且小镇依托苇海蟹田、芦苇荡打造观光品牌,形成生态旅游风景带,同时大力保护原有生态、保持原有物种栖息地的原生化。

地处茅山风景区的江苏句容天王文化森林小镇同样依托当地丰富的风景旅游资源,走出了一条绿色致富之路。李塔村村委会樊书记提到,近年来交通运输的发展使李塔村的自然风光走入人们的视线,由此,小镇内的李塔村开始为大城市的游客提供露营、采摘等旅游服务,农家乐、家庭农场快速兴起,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小镇内农场主告知实践团成员,农场对面有一座农产品展览交易中心正在建设中,茅山景区老年公寓的建设也提高了小镇客流量,她对提高收入与解决就业问题充满了信心。

三、加强产业链条建设,促进融合渗透发展

江苏省无锡市尚田小镇的打造基于农业六次产业化理念,以生产、生活、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确立了“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基本思路,广泛联合多方面力量对农业产业链进行综合开发,目前已形成“一区、二环、三基地”的发展框架,在贯彻“产业融合引领乡村振兴”的方针时,借助地方特色发挥出巨大的优势,初步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洛社模式”。

山东省聊城市张秋运河古镇则投资了油脂加工车间和孵化车间两个扶贫项目。在项目负责人的介绍下,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依靠当地原有的食品企业,油脂加工车间和孵化车间能够得到最充分、最有效的利用,生产对户,销售对路,使其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产销售链。项目所获得的收益也都分配给各村,用于帮扶贫困户或村级公益事业。将小镇产业项目的发展与当地企业结合,形成生产销售一条链,是张秋镇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打造特色小镇,最首要的工作在于保持小镇特色的鲜明独特,最长远的工作在于将小镇打造与产业发展相融合,最根本的宗旨在于改善民生、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因地制宜、产城融合、积极创新仍是当前特色小镇建设与发展的不二法门。人文学子会继续坚守扶贫初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属于大工人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