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拔尖学生培育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推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文系自4月21日至5月15日,先后启动“拔尖学生培育计划”,举办启动说明会及系列讲座,完成首批拔尖学生的申报和遴选工作,以多举措激发学生的科研、创作潜能,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一流人才培养新路径。
4月21日下午,中文系“拔尖学生培育计划”启动说明会暨系列讲座第一讲在第一教学馆208室举办。中文系师生100余人参加,活动由中文系主任王玉春主持。
王玉春指出,为了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优势,培养具有国家一流水平的汉语言文学领域拔尖人才,推进大工中文系人才培养模式的全方位创新,带动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大工中文系决定实施“拔尖学生培育计划”,每年动态选拔优秀本科生,提供优质的师资指导与学术环境,为学生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发表论文等提供经费支持,促进创新型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中文系副主任赵团员对培育计划的申报和遴选细则进行了具体布置,鼓励同学们在专业学习基础上,关注学术前沿,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中文系将给予学术引导,为拔尖人才的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与支持。
随后,大工中文“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系列讲座正式拉开帷幕,首讲邀请的是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博士生导师宫立教授,讲座题目为“史料的‘独立准备’及其他——关于学术论文撰写的点滴思考”。宫教授从“行是知之始”谈起,结合自身的求学科研经历,鼓励同学们在“闻知”“说知”的基础上“亲知”,学会对知识追根溯源,对作家进行持续的关注。做研究既需要水磨功夫,也需要问题意识和广阔的文学史视野。宫教授结合历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指出如何选题,如何在“大家”的成果上把握文学的发展方向继而推陈出新。万事开头难,聚焦选题,在适合自己的领域不断深耕方有所获。
宫立教授励志的求学治学经历,详实深入的讲座内容,引发与会师生的强烈共鸣。互动环节,针对同学们在选题、文献积累上的种种疑问,宫教授进行了具体指导。徐晓老师表示,宫老师传统与现实的结合的方法让他备受启发,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在传统之中升华出新意。
中文系副主任龙成松总结指出,宫立教授无私的分享,展示了学者深厚的治学功力,其中的选题方法与文学研究路径,宏大中凸显细节,为同学们的论文写作、科研指明方向。
在热烈的掌声中,“拔尖学生培育计划”启动会暨系列讲座第一讲圆满结束。
5月15日下午,“拔尖学生培育计划”答辩评审在第一教学馆202室举行。中文系教师张旭泉、王玉春、赵团员、徐晓、谌幸出席,评审会由系主任王玉春主持。
此次选拔分为提交申报书、现场汇报和答辩三个环节,重点考察学生的科研、创作潜能以及未来的发展计划,引导学生提前进行科研、创作规划,发掘优秀人才给予重点培育。评委老师对每位同学的汇报进行了认真的点评和指导,并就学生的研究选题和方向提出了切实指导和建议,展现了中文系严谨、务实的学术风貌。
经过层层评审,最终金丽莎、于向彦、郭应煊、康乐、王闻语、王慕楠六位同学成功入选中文系首批“拔尖学生培育计划”支持;宋宇馨、张筹予、邵嘉怡、李梦琳四位同学获得后期资助。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拔尖学生培育计划是中文系本科生教育的一次创新性尝试,大工中文系一直以来致力于营造浓厚学术氛围,激励学生提升学术水平与科研创作能力。此次评审活动也是对优秀中文学子能力的肯定,是同学们展示自我、表达自我、规划自我的锻炼契机,为中文系学风营造、专业建设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青春奋进不停歇,祝愿每一位中文学子都能踔厉奋发,努力在热爱的领域发光发热,勇毅前行!